误区一:有人说,婴孩应该不可吃燕窝,因为燕窝是一种不容易消化的蛋白,除了炖溶化的燕窝水。还有不可随意买没经过检测的燕窝,里面含有亚硝酸盐,幼毛,细菌,重金属等。
首先燕窝以水溶性蛋白质为主,易被人及其它动物吸收利用。
燕窝中主要成分为唾液酸糖蛋白,由酮糖、N-乙酰神经氨酸和4种醛糖(半乳糖,甘露糖,N-乙酰葡萄糖和N-乙酰半乳糖)组成。不管是炖熟了的晶莹剔透的拉条或者拉丝燕窝,还是炖成化水的燕窝水,主要成分仍然是唾液酸糖蛋白,营养价值无太大的差异。
其次,正规工厂生产有严格的要求,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干燕窝亚硝酸盐控制在30ppm以下,并经过灭菌处理防止有害微生物滋生。
有研究表明燕窝重金属含量并不超标(摘自蒋林,走进燕窝世界,2016)。极少在加工时未挑出的细毛,也会在泡发时清理干净。
误区二:还有人说,婴儿4个月就可以吃燕窝水,每次2~3克。
什么时候吃燕窝与与婴儿过敏有关。所谓婴儿过敏,是指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的过分反应,或者说是一种自我毁灭反应。1岁以下儿童容易食物过敏,表现在腹泻、呕吐、湿疹。
婴儿肠道不成熟期,6个月内是婴儿胃肠过敏的高发期,约50%的0-1岁宝宝会出现哭闹、烦躁、腹泻、便秘、胀气和吐奶等消化不适的症状。因此,在饮食方面,1岁以下的婴儿最好是采用母乳喂养,对牛奶、鱼虾、鸡蛋、海鲜、燕窝等异性蛋白食物要小心给孩子食用。
专家建议,首先给婴儿添加的辅食应是易于消化而又不易引起过敏的食物,米粉可作为试食的首选食物,其次是蔬菜、水果,然后再试食肉、鱼、蛋类。辅食添加的顺序依次为谷物—蔬菜—肉、鱼、蛋类。较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如蛋清、花生、海产品和燕窝等,应在1岁以后才比较稳妥。
博士建议循序渐进添加辅食
给婴儿添加辅食要掌握由一种到多种、由少到多、由细到粗、由稀到稠的原则。通常情况下,如果母乳充足,宝宝从6个月开始就可以添加辅食了,亦可以尝试吃燕窝。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宝宝4个月后可添加辅食,而纯母乳喂养的可以晚一些。
燕窝是很好的辅食,燕窝里丰富的蛋白质和唾液酸,既可以避免宝宝因蛋白质摄入不足而影响体格生长和脑部发育,还可以提高婴幼儿智力、促进肠胃消化吸收以及提高免疫力、抵抗疾病。
等到1岁左右的幼儿就能食用和大人相同的食物,这时候吃燕窝时机成熟。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不一样,有个体差异,添加辅食的时间视个人情况而定。如果父母想早点让孩子吃燕窝,6个月以上宝宝也可以尝试,从炖煮熟的燕窝一小勺开始,如无不良反应可逐步加量。3岁以下的宝宝食用量控制在干燕窝0.5~1.5克,多则无益。
当然,不是每个宝宝都适合吃燕窝。有极少数婴儿,早期喂食燕窝等辅食,会出现过敏反应,比如呕吐、腹泻、出疹子、拒食等。如果出现以上反应,可以暂停喂食这类辅食,待3至7天后再添加,如果仍出现同样的反应,应考虑宝宝对这类食物不耐受,需停止喂食至少3个月,或者等宝宝12个月大时再尝试喂食。
误区三:吃燕窝性会引起性早熟?
吃燕窝会不会引起婴幼儿性早熟,是父母亲最关心的问题之一。中医认为性早熟都是阴虚火旺引起,需滋阴降火。燕窝味甘淡、性平,归肺、胃、肾经。与其它温热滋补品不同,燕窝入肺脾肾,入肺生气,入肾滋水,入胃补中,俾其补不致燥,润不致滞,而为药中至平至美之味者也(摘自黄宫绣《本草求真》)。
现代研究表明,燕窝雌激素含量不高,婴幼儿每天吃0.5~1.5克干燕窝,大一点的儿童每天吃干燕窝的量可以多些,但不要超过2.5克,其雌激素的摄取量还不如吃一枚60克鸡蛋的高。如果说婴幼儿童每天吃一枚鸡蛋都没问题,那么长期吃燕窝也不会引起性早熟(摘自蒋林,走进燕窝世界,2016)。